叶飞晚年回忆炮击金门:如果晚打五分钟,胡琏必死无疑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6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
文|避寒

编辑|避寒

文|避寒

编辑|避寒

1958年8月23日中午,金门岛上空突然传来刺耳的呼啸声,胡琏刚推开地下指挥所的厚重铁门,炮弹落下来了。

晚五分钟,这位被毛泽东称为"狡如狐"的国民党名将就会成为历史。这不是运气,这是一场精确到分钟的政治赌局。

展开剩余92%

中南海的深夜电话

1958年7月15日,贝鲁特港口,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登陆艇冲上沙滩。

5000名全副武装的美军士兵跳下来,端着枪冲向黎巴嫩首都,英国人也动了,约旦、利比亚相继沦陷。中东的油田和港口,是西方国家的命根子。

消息传到台北,蒋介石兴奋了。

他觉得机会来了,美国人在中东打得热闹,东亚这边就会放松警惕。

7月17日,台湾当局下令三军进入"特别戒备状态",金门、马祖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军演。F-86战斗机频繁起飞,侦察福建沿海。

中南海的灯亮了一整夜。

毛泽东站在地图前,手指从黎巴嫩移到台湾海峡,他想到了"围魏救赵"。打金门,牵制美国在远东的兵力,让他们没法往中东增兵。

金门和马祖是中国领土,打自己家的岛,美国找不到借口直接介入。

7月18日晚上,元帅们接到通知,紧急开会。

会议室里烟雾缭绕,彭德怀坐在毛泽东右手边,叶剑英在左边。毛泽东开口了:"准备打金门,用地面炮兵,第一次投10到20万发炮弹,以后每天打1000发。"

会开完,已经是凌晨。

2000公里外的福州,电话铃响了。

叶飞接起来,是彭德怀的声音,"所有炮兵,全部参战。"

叶飞放下电话他想起了1949年,那一年,他指挥的金门登陆战失败了。9000多名战士留在了金门的海滩上,守岛的正是胡琏的第12兵团。

这一次,他要用炮弹算清这笔账。

云顶岩上的棋局

厦门的云顶岩不高。

海拔只有340米,站在山顶,能看到5公里外的小金门岛,这里是金门岛炮火的死角,胡琏的大炮打不到这里。

7月20日上午,叶飞到了。

他带着参谋班子钻进山腹里的地下工事,墙上挂着巨幅军用地图,桌上摆着十几部电话机,线路直通厦门、莲河两个总炮群。

18个炮兵团。

这是福建能调动的全部炮兵力量,叶飞和张翼翔副司令盯着地图。金门岛长13公里,宽3公里,要在这么小的岛上精确打击指挥部,需要把炮兵分成两个总群。

厦门炮兵总群,15个炮兵营。

群长是第31军副军长田贤成,目标小金门的所有军事设施,师部、团部指挥系统。

莲河炮兵总群,17个炮兵营。

群长是第28军军长詹大南,目标大金门的防卫部、4个师部、外山游乐场、料罗湾码头、埕下飞机场。

还有6个海岸炮兵连,专门打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舰。

每一门炮都有自己的任务清单。

参谋们拿着尺子在地图上量,从莲河到金门防卫部,直线距离8700米,用152毫米榴弹炮,仰角调到45度,装药包用5号。

胡琏的指挥部在哪里?

情报显示,金门防卫部司令部藏在太武山的地下坑道里,坑道入口有两层钢筋混凝土门,门厚80厘米,普通炮弹打不穿。

得用炮群覆盖。

一轮齐射,500发炮弹同时落在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,地下指挥所能扛住炮弹,扛不住地震波。

7月22日夜里,炮兵部队开始移动。

炮车在夜色中行驶,车灯全部关闭,只能看到前车尾灯的微弱红光,每隔5公里就有一个炮兵营。炮口对准海峡对岸。

叶飞在云顶岩等消息。

五分钟的生死线

8月21日。

北京来电,毛泽东问了一个问题:"能不能避免把美国人打到?"

叶飞愣了一下。

金门岛上有美军顾问团,人数不多,20来个人,他们住在胡琏的司令部附近,炮弹不长眼睛。

"避免不了。"叶飞回答。
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,毛泽东没再说话,挂了电话。

第二天,叶飞收到一张纸条,上面只有一句话:"尽量避免打到美国人。"

这就难了。

胡琏的指挥部和美军顾问团在一起,打指挥部,就可能打到美国人,不打指挥部,炮击的效果就要打折扣。

叶飞做了个决定。

把炮击时间定在中午12点。

美国人有个习惯,中午要回宿舍休息,胡琏的司令部开会,通常是上午10点或者下午3点。中午这个时段,美军顾问不在指挥部的概率最大。

8月23日。

叶飞在云顶岩指挥所里来回踱步,墙上的挂钟指向11点55分。

胡琏在干什么?

他正准备离开地下指挥所,上午的会开完了,副司令吉星文、赵家骧、章杰在旁边,美军顾问团团长也在。

几个人说着话,往出口走。

铁门推开一条缝。

11点58分。

叶飞举起右手。"准备!"

12点整。

"开炮!"

厦门、莲河两个炮群,459门大炮同时开火,炮弹呼啸着飞向金门。第一轮齐射,3万发炮弹落在金门岛上。

胡琏听到了炮弹的声音。

那种尖锐的呼啸,从远到近,他扑倒在地,身边的人也趴下了,炮弹在指挥所外面爆炸。

泥土和碎石砸在铁门上,爆炸声震得人耳朵嗡嗡响。

五分钟。

就差五分钟。

如果胡琏早五分钟走出地下指挥所,他会站在露天的院子里,那里没有掩护,500发炮弹覆盖这片区域,活下来的概率是零。

晚年的叶飞回忆这段往事。

他说了一句话:"如果晚打五分钟,胡琏必死无疑。"

这不是遗憾,也不是炫耀,这是一个军人对另一个军人的评价。

胡琏活下来了,吉星文副司令没那么幸运,他走出指挥所,被炮弹炸死。还有赵家骧副司令、章杰副司令,三个副司令,当场阵亡。

美军顾问团团长呢?

他在指挥所里,炮击开始的时候,他正在跟胡琏说话,炮声响了,他也趴下了,他活下来了。

一个小时后,金门岛上落下了4.7万发炮弹,料罗湾的码头被炸成废墟,埕下机场的跑道上全是弹坑。太武山的地下指挥所门口,堆了两米高的泥土和碎石。

叶飞放下望远镜。

炮弹背后的政治账

打还是不打?

这个问题在中南海讨论了一个多月。

有人说,打了美国人,会引发战争,朝鲜战争刚结束五年,不能再跟美国人开战。

有人说,不打就没用,金门是台湾的前哨,打疼了金门,台湾才会老实。

毛泽东算的是另一笔账。

美国在台海搞"两个中国",他们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。金门和马祖是连接大陆和台湾的纽带。国民党守住金门、马祖,就等于承认"一个中国"。

美国人要蒋介石放弃金门、马祖,蒋介石不肯。

炮击金门,是帮蒋介石守住金门。

这个逻辑听起来荒谬,打他,是为了不让美国人抛弃他。

叶飞当时不理解,后来他明白了。

1958年到1978年,炮击金门打了整整20年,每天1000发,节假日还打宣传弹,里面装的是传单,不是炸药。

国民党军队也配合。

他们在金门囤积了大量物资,料罗湾的码头被炸了又修,修了又炸,双方像演戏一样,在金门对峙。

美国的"两个中国"政策破产了。

台湾不肯放弃金门、马祖,大陆继续炮击,国共两党在"一个中国"的问题上,达成了默契。

1978年12月31日。

最后一轮炮击结束,国防部发布公告:"从今天起,停止炮击金门。"

叶飞已经64岁了。

他坐在办公室里,看着窗外的福州城,20年前,他在云顶岩下令开炮,20年后,战争结束了。金门还在那里,台湾还在那里。

胡琏呢?

1977年6月22日,胡琏在台北病逝,他没等到"反攻大陆"。

叶飞活到1999年。

临终前,有人问他:"您对金门战役怎么看?"

老人沉默了很久。

"历史不能假设。"他说,"我们打的是一场政治仗,不是歼灭仗。"

这句话,是对那场20年炮战最准确的注释。

参考资料:

新华网《叶飞:毛主席指挥炮击金门》,2006年8月29日

人民网《既是政治战又是外交战的第二次炮击金门》,2022年11月1日

中国社会科学院《金门炮战提早曝光内幕》,2013年11月13日

参考资料:

新华网《叶飞:毛主席指挥炮击金门》,2006年8月29日

人民网《既是政治战又是外交战的第二次炮击金门》,2022年11月1日

中国社会科学院《金门炮战提早曝光内幕》,2013年11月13日

发布于:福建省